廣東省持續探索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建設應用
“廣東省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和消費的大省,現有各類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單位1.2萬多家,防范和化解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風險任務十分繁重。”日前,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危化處工作人員介紹。
為有效解決傳統監管方式存在的監管效率低、安全態勢研判不精準、風險處置不及時等問題,廣東建設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以下簡稱監測預警系統)并部署應用,實現“一套標準建設、一個界面展示、一個系統融合”。
今年以來,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將信息化作為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的制勝一招,在2019年工作基礎上,圍繞“擴面、拓能、優化、創新”,全力推進監測預警系統二期建設。該系統已在日常安全監管和事故處置中發揮重要作用。
全力擴面
實現監測預警全覆蓋
監測預警系統建成前,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對危化品領域的監管存在企業底數不清、基礎信息不全等突出問題。摸排某類企業時,需要各地填報表格、人工匯總,耗時費力、效率低下。
監測預警系統建成后,該廳利用“廣東省危險化學品企業基礎信息管理”模塊實現了對企業基礎信息的大數據管理。今年以來,該廳在去年完成一級、二級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數據接入的基礎上,向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擴面,并逐步將全部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企業納入監測預警系統。
截至目前,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已完成262家三級、四級重大危險源企業監測監控數據接入,以及1060家企業監控數據接入,同步完成三維建模、高空全景攝影,年底前可實現全省1307家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預警和可視化管理全覆蓋。
此外,廣東省應急管理廳還牽頭搭建“兩客一危一重貨”重點車輛智能監控融合平臺,將危險化學品運輸環節管起來。
該平臺匯集廣東省公安廳、交通運輸廳、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和單位的數據資源,實現平臺共建共用、數據互聯互通、部門聯防聯控。
目前,該平臺已接入在粵約72萬輛重點車輛衛星定位全量數據和9090輛車輛車載智能視頻監控數據,其中危險貨物運輸車輛3127輛。
有效拓能
增強監測預警科學性
“以前,企業平面布置、現場情況是什么樣子,哪個區域風險高、哪個部位需要重點盯防,都需要我們到企業查圖紙,效率很低。”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介紹,為解決這一難題,該廳把視頻智能分析功能融入監測預警系統,利用人工智能、視頻AI技術,實現對中控室人員脫崗、重大危險源區域人員越界的實時識別和預警。
如今,利用傾斜攝影技術,廣東省已實現對重大危險源企業的實景3D建模,對一般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的高空全景攝影,并同步接入企業內部視頻監控數據。
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將工藝裝置監測預警功能置入監測預警系統。目前,廣東省已接入362家重大危險源企業的溫度、壓力、液位、可燃(有毒)氣體報警等關鍵物聯網感知監測數據,將危險化工工藝裝置納入監測預警系統“一體化”管控。
廣東省還向天氣災害監測預警擴能,積極對接省氣象預報預警數據,試點接入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廣州石化等重點園區、重點區域風雨雷險監測預警數據,構建風雨雷災害分析預警模型,極端天氣情況下對特定區域、特定企業精準監測、靶向預警。
深度優化
提升監測預警精準度
以往,監管部門難以及時掌握危險化學品生產和經營單位是否存在風險,容易造成企業長時間處于高風險運行狀態。
為此,廣東省應急管理廳對監測預警系統的模型算法進行優化,應用更全面、更先進、更系統的算法技術,進一步提高監測預警系統的監測數據分析、事故模擬分析、區域風險分析等能力,實現精準分析預警結果,并可借助政務信息平臺,及時向企業主要負責人和數據監管人員推送預警信息,不斷提高監測預警系統實戰應用和輔助指揮能力。
此外,監測預警系統還實現了與省應急管理廳融合通信指揮系統的對接。在今年疫情防控最緊要的時期,廣東省應急管理廳應用監測預警系統實施線上執法1700多次,抽查了企業主要負責人是否在崗在位,視頻連線指導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期間安全生產工作。
同時,監測預警系統還可及時開展事故救援指揮。1月14日,珠海長煉石化設備有限公司加氫重整裝置預加氫單元發生閃爆火災事故。監測預警系統與長煉公司DCS系統同步采集到事故裝置周邊可燃氣體濃度異常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響應。廣東省應急指揮中心利用監控視頻,第一時間查看現場情況,指導一線處置,避免了人員傷亡。